2005年12月17日星期六

関西行﹝六﹞── 白鷺之城

早前看翡翠台播放的連續劇【大奧】,常見到背景有一座城,那是姬路城﹝ひめじじょう﹞。大奧應位於江戶城內,江戶城在江戶﹝東京﹞;姬路城則在姬路,兩地相去六百多公里,風馬牛不相及﹝更何況江戶城不是白色,而是黑褐色的﹞。要以姬路城作替身,皆因江戶城的主建築已大半毀於明曆三年﹝1657年﹞的「明曆大火」,之後亦沒有重建。

姬路城至今還保存得相當好,是世界文化遺產之一,早前於明珠台播放的【世界八十寶藏】亦有講述過,那個老外主持繪聲繪影,盡揭姬路城之秘。今次到關西順便去了一趟。姬路位於大阪西面,從大阪到姬路乘JR神戶線新快速約需一小時。

姬路城擁有一身白色外牆,故有白鷺之城之譽。日本城堡多為木建,姬路城亦不例外,姬路城的木牆都塗上白灰,以收防火之效。姬路城建於山丘之上,居高臨下,外圍護城河,內裡九曲十三彎,機關重重,走進去像進了迷宮。

時藉秋涼,白牆之下,紅葉處處,紅白分明;另有數株銀杏,葉子極盡金黃,蓋天一遍蔚藍,順感心曠神怡。城中亦有幾株十月櫻﹝於十月開花﹞,來時已是十一月中旬,只見朵朵殘櫻稀疏地掛在樹枝上,落花遍地。

圍住大天守團團轉,上坡落斜,左穿右插,好不容易才去到大天守的入口。

大天守樓高七層﹝外觀只有五層﹞,周圍有三個三層小天守,聳立在巨石推砌而成的石垣上,十分宏偉。要上大天守參觀,遊客都要換上拖鞋。源著陡峭的木樓梯一層一層攀上去,十分吃力。每層都有不同的間隔及設施,有休息間、厠所、廚房,有放槍彈的架子、裝有檔板以供射箭放槍的窗口、石落等,牆壁地版樓梯全都是木制的,靠鐵制栓子與柱樑相連支撐。上到最頂層,從窗口外望,居高臨下,可鳥瞰姬路市全貌,護城河外的「城下町」,密麻麻的屋子依著地勢丘陵起伏,屋頂五形繽紛,鋪展至視線朦朧僅及的遠山,感覺新奇。

姬路城始建於正平元年﹝1346年﹞,曾多次易主及經多番修建,印有不同家紋之瓦當為歷史見證。德川家康之孫女千姬曾居城中西之院。聞說從來未有人試過強攻姬路城,也許姬路城實在太難攻吧!

2005年12月14日星期三

関西行﹝五﹞── 金閣﹝非﹞寺

京都有名勝金閣寺﹝きんかくじ﹞。年過三十的朋友,也許還記得小時候有齣卡通叫【機靈小和尚】吧!話說機靈小和尚一休就在金閣寺修練。三島由紀夫名著【金閣寺】,故事亦是圍繞金閣寺,講的是一名小僧為金閣寺內金閣的美而神魂顛倒,不能自拔,只好火燒金閣來釋放自己。金閣確實曾於1950年﹝昭和25年﹞毀於祝融,五年後依原貌重建,火災的原因至今仍是個謎。此為「金閣炎上事件」,竟成了文學小說的題材。

金閣寺本稱「鹿苑寺」,原是鐮倉時代貴族的別邸。1397年﹝室町時代,應永四年﹞,征夷大將軍足利義滿將其改建,並修築金閣,其後義滿遁入空門,以金閣為修禪場所。義滿死後,其子遵照他的遺願,將別邸改成禪寺,並取義滿之法號「鹿苑」為寺命名。因鹿苑寺內有金閣,故被世人貫以「金閣寺」之名。

金閣寺之金閣外牆貼了金箔,金碧輝煌,隨四時景色之不同,晝夜晦明之幻變,風情萬種。金閣樓高三層,底層謂「法水院」,中層稱「潮音洞」,頂層名「究竟頂」,單聽其名已覺禪意十足。屋頂戴金鳳凰裝飾,形態優雅。座落於「鏡湖池」上,池面浮映著金閣倒影,蕩漾著鱗鱗漣漪。夕陽斜照,金光映目。時藉秋涼,寺內紅葉鋪天蓋地,幽艷美絕。寺內還有銀河泉、龍門瀑 、安民澤、白蛇塚、夕佳亭等,景點甚多。

金閣寺後有大北山,又稱「左大文字山」,為「五山送火」中的五山之一。京都之五山送火加上三大祭﹝葵祭、祇園祭、時代祭﹞,合稱為京都四大行事。所謂五山送火,即在8月16日晚上於五座山點燃木柴,排列出文字或圖案,相傳為的是送魂。五山所送之「火」分別為東山如意嶽﹝銀閣寺後﹞之「大」字﹝謂作「大文字」﹞、大北山﹝金閣寺後﹞之「大」宇﹝謂作「左大文字」﹞、松崎西山之「妙法」二字、西茂賀妙見山之船形、嵯峨水尾山之鳥居形。到遊時,大北山上之「左大文字」之跡仍清晰可見。

金閣寺位於京都北山區,前往金閣寺,可從JR京都駅前巴士站乘市巴士205號,於西ノ京円町・金閣寺道下車,不塞車的話車程亦要整整一小時,更何況在京都塞車是常事!

金閣寺為北山文化之代表作,融合了貴族之貴與佛教之禪。京都東山區另有名勝銀閣寺,寺內有銀閣,但外牆沒有銀箔,一身木柴之色。銀閣寺建於1482年﹝室町時代,文明十四年﹞,為足利義滿之孫足利義政所建,為東山文化之代表作,追求枯淡閒寂,反璞歸真。因時所限,此行未有到銀閣寺一遊,以對兩寺實地作一比較,甚為可惜。

2005年12月10日星期六

関西行﹝四﹞── 狐狸與麻雀

素聞京都市東的伏見地區,有伏見稲荷大社﹝ふしみいなりたいしゃ﹞ ,內有千本鳥居,數千座朱紅色鳥居構成「鳥居隧道」,連綿數公里,攀臥於稲荷山上,山巒起伏,偉為奇觀。此來欲求一看,以慰凡心。

伏見稲荷大社所供奉的是稻荷神,相傳可保商售繁盛,五穀豐穰。從京都乘JR奈良線往稲荷第二個站就到,車程只需四分鍾。JR奈良線的列車都很陳舊,草綠色的車身,穩穩實實,也許年屆中年,未有修身,沒有時尚的流線形身軀,久疏於鐵軌上滑行的敏捷,只好使勁地踏著鐵輪,強推著時間前進。車箱之內,深色的絨面座位置列於兩旁,像香港電車的下層,上掛搖頭電風扇,在這個季節當然不搖頭,暖氣在座位下徐徐噴出,也許不在繁忙時間,車箱內只有數個當地人。

「次は稲荷です」﹝車內廣播:下一站係稲荷﹞。稲荷是個小站,落車的亦只有數個人,列車閉門離站,奪聲而去,寒風吹煞,枯葉飄零,倍覺悽涼。車站「大」樓是一間小屋子,朱紅色條紋縱橫交錯地髹在白地牆壁上,蓋黑色瓦屋簷。細心地看,不難看出朱紅色條紋畫的是鳥居。

步出JR稲荷站向左走數分鐘,就見到一緩坡路,兩座巨大的朱紅色鳥居橫跨其上,鳥居後面有朱紅色的古式建築群,正是伏見稲荷大社。門前一對青銅狐狸,一隻口含鑰匙,另一隻口含稻穗,雄糾糾的,形態為俏為妙。社內還有大小型態各異的狐狸塑像,相傳狐狸是稻荷神的使者。

御本殿前有繪馬出售,500日圓一枚。繪馬是給祈願者寫上心願,祈求願望達成的,不同神社出售的繪馬圖案不同。這裡的繪馬畫有一隻肥雞,難道意謂以肥雞吸引狐狸注意寫在繪馬上的心願?

沿御本殿後的山路向上走,不久就來到「鳥居隧道」入口。望進去,只見數不盡的朱紅色鳥居重重疊疊架在一條山陰小徑上,四周樹木參天,遮天蔽日,泄不進一絲陽光。鳥居左右兩旁支柱上寫有黑漆大字,左邊寫捐獻者的名字,多為企業;右邊寫年份,有新有舊。進入「鳥居隧道」,沿小路上山,中途有分叉點,「鳥居隧道」一分為二,雙管並行。走進其中一管,拾級而上,左枴右枴,突見前方曬進耀眼光芒,若到了出口。一出來就是「中途站」── 奧之院。奧之院亦有繪馬出售,形狀獨特,似一張卡通狐狸臉。山邊設有祭壇,放滿了大小不一的鳥居。相傳鳥居是門,通人神兩界,但竟成了供奉神明的「貢品」。別了奧之院,遊人可走進另一段「鳥居隧道」繼續上山,或取行落山的「隧道」。

伏見稲荷大社附近有很多小商鋪,當中有售燒麻雀的,440日圓一串兩隻,黑油油的,十分駭人。


後記:新上畫之電影【藝妓回憶錄】中,取景多在京都,有主角小千代於「鳥居隧道」中奔跑的片段。

2005年12月8日星期四

関西行﹝三﹞── 東山懷古

離開了南禅寺,乘往京都駅的5號巴士,於東山三条下車,邁向東山行。

﹝京都市巴士5號‧京都駅行﹞「次は東山三条です」﹝車內廣播:下一站係東山三条﹞。終於在東山三条下了車。古川町商店街就在附近,街中有一所馳名的和菓子老鋪,名為東三堂,有各式各樣的和菓子出售,其中名為「よろめき」的燒米餅每包內藏春宮圖﹝川柳付きのエッチな絵﹞,一套48款,款款不同,甚具特色;但價錢頗貴,一整套售兩千多日元。

古川町的盡頭是白川。白川流水淙淙,兩岸垂柳,上架石板小橋相通兩岸,清幽閒靜。戰戰兢兢步過石板小橋,走出東大路通再往左走,見到一塊大石碑,上有瑰麗的書法刻寫著「...淨土宗總本山知恩院」。同行友人曾習書法,有感日本書法不回鋒,甚顯煞氣。從旅遊書略知知恩院有七不思議,但其不在今回行程之列,過門不入。

再沿東大路通步行十分鍾,就來到八坂神社﹝やさかじんじゃ﹞。兩年前曾到此一遊,當日適逢七五三,神社內擺滿售賣土產名物的地攤,孩童穿著錦衣華服,喜氣洋洋。今回舊地重遊,不遇「土日祝」,氣氛大不如前。記得兩年前在這裡,巧遇一售賣日本古錢的攤檔,幫襯買了數枚舊銀幣,從此催生出搜集古錢幣的興趣。繼後兩年尋遍港九到處搜購,才知道一些在日本極普通的品種在香港亦難找到,有的價錢比在日本的公價貴數倍。今回復來欲大手入貨,可惜那攤檔沒開。

沿下河原通,走上八坂通坡路,不久就來到八坂之塔。八坂之塔為五重木塔,建於天歷五年﹝951年﹞,為京都現存最古老的建築物。

續上坡路,右轉三年坂,左轉清水坂,嘩!人頭湧湧。清水寺﹝きょみずでら﹞就在清水坂的頂端。以前已入過清水寺兩次,今次偕友同行,友人首度來訪,不惜陪行再度入寺。

清水寺始建於奈良時代末期宝亀9年﹝778年﹞,曾幾許毀於祝融,至寛永8年﹝1633年﹞,由德川家光重建。清水寺因清水而得名,寺內音羽の滝一分為三,傳說具有神奇力量,分別可保長壽、健康、智慧,但只能擇其二。位於本堂前方的清水舞台,以139根木柱﹝不用一枚釘子﹞架托在峭壁之上,站在清水舞台上可鳥瞰京都市。旅遊書都說清水寺是紅葉名所,但只見寺後山麓滿目瘡痍,花落凋零。

清水寺後有地主神社﹝じしゅじんじゃ﹞,是求姻緣的地方。地主神社創建年代不明,本殿則建於大宝元年﹝701年﹞。神社內地上擺放著兩塊石頭,名為「恋占いの石」,傳聞有占卜姻緣的魔力,若能閉目從一塊走到另一塊,則可喜矣!有研究指該兩塊石頭源於約8500至2500年前的縄文時代。不信姻緣石的話亦可求籤,要錢的,幾多錢則記不起了,大概100円吧!?上次來的時候見有個日本妹忽然大叫,原來求得100號籤,日本的籤和中國的一樣,100號是大凶!但日本的籤筒是八角形的,兩旁皆封口,其中一面開有小孔,籤是從小孔倒出來的。依日本傳統,凶籤要繫在樹枝上不帶走,為予人方便,求籤的地方大都設有架子讓人繫上凶籤,可算「服務周到」。

回程沿清水坂、三年坂、二年坂、一念坂、ねねの道落山,逛盡兩旁的名店老舖,流連忘返。

後記:當日適逢21日,東寺有骨董市場,本來打算去一趟,可惜時間不足,未能如願。衹園﹝ぎおん﹞就在八坂神社前面,因時所限,亦未有順道一遊;幸好另日行程較鬆,把握時間夜訪衹園,心願尚算得嘗。

2005年12月6日星期二

関西行﹝二﹞── 南禅絕景

日本人稱賞櫻為「花見」﹝はなみ﹞,賞月亦謂「月見」﹝つきみ﹞;但秋天觀賞紅葉美景,則叫「紅葉狩り」﹝もみじがり﹞。為何以「狩り」代「見」?中文的「狩」字解作「打獵」,也許紅葉美景不宜慢觀細賞,而是需要到處「狩獵」的吧!人們爭先恐後找景點獵影去也!

到京都紅葉狩,不可不到南禅寺。秋天的南禅寺簡直是絕景──滿庭紅葉,在蔚藍的晴空下,泌濾著天上倒下來微暖的金光,將油綠的青草地,化染成斑駁多彩的毛絨地毯。寺院的四周,縈繞著柔軟的青煙,在菩薩的呼吸下團團轉,織出絲絲夢,捲出縷縷愁。

南禅寺位於京都左京區﹝京都市之東則﹞,開創於鎌倉時代正応4年﹝1291年﹞,即弘安之役﹝元軍第二次襲日﹞後10年,地位祟高。話說南禅寺中的南禅院原是亀山天皇的離宮,亀山天皇成為上皇後出家為僧,離宮亦成了寺院。遊南禅寺,三門及水路閣是必到之地。

三門為寺院之正門,有「天下龍門」之稱,上層稱為「五鳳樓」,底層粗壯的列柱群別具特色。原本的三門已毀於祝融,現時的三門是藤堂高虎為弔念大阪夏之陣中陣亡之將士,於寛永5年﹝1628年﹞重建。藤堂高虎是何許人物?築城名家也,曾為豐臣秀吉之弟豐臣秀長麾下之大名,築和歌山城,後投德川家康,參與設計江戶城。

水路閣是「琵琶湖疏水 ﹝びわこそすい﹞ 」的一部分,建於明治二十三年﹝1890年﹞,用以從琵琶湖引水進京都市。沿水路閣傍的小路攀上水路閣頂,可見潺潺流水沿著水道奔流。相對於南禅寺的其他建築來說,水路閣算是簇新之物;其以紅磚砌成的拱橋形結構,古意盎然,與南禅寺竟成絕配。

南禅寺附近湯豆腐料理店成行成市,一名為奧丹的,門前掛著紙燈籠,創業於寬永12年(1635年),有三百七十年歷史,門口大排長龍。

2005年12月3日星期六

関西行﹝一﹞── 古都

﹝関空快速﹞「次は大阪です」﹝車內廣播:下一站係大阪﹞。

今次是筆者第三次遊関西。第一次是七年多前的夏天,跟旅行團來,走馬看花。上次是兩年前的秋天,一個人來,為的是一睹紅葉蔽天。今年秋天又來了。對香港人來說,11月不是旅遊旺季;但日本人則好11月到各地紅葉名所賞紅葉。京都不單是関西地區出名的紅葉狩勝地,基於其特殊的歷史地位,百年古蹟多的是,歷盡千秋風霜的世界遺產亦不少,寺院神社林立,至今仍保存著日本傳統的風貌。

自桓武天皇於794年遷都京都﹝當時稱為平安京,因而開始了平安時代﹞,京都在千多年來一直是日本的首都,直至1868年明治天皇奠都東京。話說平安京是仿唐都長安而建,其位向及建築佈局充份考慮了陰陽道,東南西北四方各有青龍﹝鴨川﹞朱雀﹝巨椋池﹞白虎﹝山陽道﹞玄武﹝船岡山﹞四神獸鎮守,南開羅城門﹝芥川龍之介之《羅生門》是也﹞,北置朱雀門,中通朱雀大路。當時京都以「条」來劃分,共分九条﹝じょう﹞。千多年後的今日,羅城門只剩碌柱,朱雀門只得塊牌;但「条」的概念仍源用至今﹝卻不知始於何時出了個「十条」來?!﹞。

﹝JR京都線新快速‧京都方面﹞「次は京都です」﹝車內廣播:下一站係京都﹞。

記得兩年前遊關西頭尾共六天,到過大阪、京都及神戶。遊歷京都的兩天,剛好是星期六、日,且適逢七五三,京都駅內大小locker全爆,拖著件行李在車站內四圍找locker,狼狽透頂,最後只好幫襯荷物寄存所。市內的巴士站都拖著駭人的長龍,好不容易迫了上車,交通又擠塞,敖苦了人。兩天之內逛過哲學之道、八坂神社、清水寺﹝包括周邊多間百年老店﹞、京都駅的The Cube、金閣寺、梅小路蒸汽機関車館、三十三間堂、嵐山嵯峨之渡月橋及常寂光寺,已算不錯了。遺憾的是秋色未到最濃時,在嵐山嵯峨又乘不上往來亀崗的観光鉄道。

今次亦是六天遊,除了大阪及姫路,亦打算在京都花上兩天。今次故意避開了「土日祝」,希望交通情況不會太糟吧!結果仍難逃塞車之劫。

來到京都,先去南禅寺(なんぜんじ)。到南禅寺,可從京都駅前巴士站乘市巴士5號,於南禅寺‧永観堂道下車。

﹝市巴士5號﹞「次は南禅寺‧永観堂道です」﹝車內廣播:下一站係南禅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