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日星期一

初訪二条城

旅程的第二天去了二条城。二条城位於京都的二条, 從大阪淀屋橋乘京阪電車京阪本線的特急列車﹝400 円.特急同價﹞,約 52 分鐘便抵達京都的三条,然後轉乘京都市營地下鉄至二条城前﹝210 円﹞。

※          ※          ※

二条城於 1603 年由德川家康開建,原本作為德川家康到京都拜訪天皇時的住所。其後,江戶幕府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將豐臣氏遺下的伏見城內的幾座建築移建至二条城,並於 1626 年完工。 1867 年,末代將軍德川慶喜奉「大政奉還」將政權歸還天皇,二条城亦隨政權移交,隨後於 1884 年成為天皇的離宮 ── 二条離宮。1939 年,天皇將二条離宮賜予京都市政府。

※          ※          ※

城內供遊人索取的小冊子資料不夠詳盡,連在香港買到的旅遊書亦不如。在此將提及的景點標誌在 Google Map 上以便參考:



走出京都地下鉄二条城前駅,便見到二条城的「東南隅櫓」在馬路對面。


過了馬路便見到二条城的外濠,比起大阪城的外濠,真是小巫見大巫。


隔着外濠看二条城外圍的石垣及土塀,那土塀沒有供射槍放箭用的狹間。


入口設於二条城的「東大手門」,入內先要付 600 円購入場券。


通過「東大手門」進入二条城,回望「東大手門」。城內的地面鋪滿了碎石,在上面行走會發出聲響,為的是防範剌客及竊匪。


在城內看「東南隅櫓」及支撐土塀的控柱。


拐過左邊的彎便是美輪美奐的「唐門」,因其中國古建築風格而得名,可惜正在維修。


通過唐門便見到「二の丸御殿」,前面是「車寄」,即是供人上落車的地方。入內參觀要在「車寄」脫鞋子,那兒備有架子供人放鞋。「二の丸御殿」內金碧輝煌,設有「鶯聲走廊」,在上面走動時會發出如鳥鳴的聲音,有防範剌客或竊匪的作用。可惜裏面不許拍照。


「二の丸御殿」外的「二の丸庭園」。那兒有數株「蘇鉄」﹝一種植物﹞,全體被稻草包裹著,說是為了禦寒。


經過「二の丸庭園」便見到「東橋」在前面,橋下是內濠,橋對面是「本丸櫓門」,門後便是「本丸御殿」。左右兩邊的遠處各有一道門,左邊是「桃山門」,右邊是「鳴子門」。


隔着內濠看對岸的石垣,遠處凸出的是天守的石垣,天守在 1750 年遭雷擊而燒毀,至今沒有重建過。


過了「東橋」後通過「本丸櫓門」便到達「本丸庭園」。相中是從「本丸庭園」看「本丸櫓門」的情景。


穿越「本丸庭園」便來到天守的石垣。可以走上去,上面有椅子供人休憩。在天守的石垣上可看到「本丸御殿」。


「本丸御殿」不對外開放。相中的是「本丸御殿」的玄關。


這處看似原有一道門,通過之後便見到「西橋」。


過了「西橋」之後向左枴,再往前走便見到「西南土蔵 」在路的左側,土蔵即是倉糧。


經過「西南土蔵 」之後再向左枴便到「梅林」,梅花開得正盛。


分隔「梅林」及「桜の園」的「南中仕切門」


「桜の園」內的櫻花還未開


在「桜の園」看內濠及「東橋」


在「桃山門」後遠眺「鳴子門」


這是二条城的「南門」,為高麗門風格。


沿路再向前走便回到「東大手門」,即是城的入口﹝亦為出口﹞。當日只在二条城的南部逛了一圈,城的北部﹝包括「清流園」及「緑の園」﹞就沒有去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