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0日星期六

雲裳集 ── 天然的幻彩詠香江

匯演時間
「幻彩詠香江﹝天然慳電版﹞」 於夏天黃昏時份隨時上演。

主題
匯演共有五個主題,以繽紛艷麗的色彩,引領觀眾體驗香港這個「華美的但是悲哀的城」:

第一幕 ── 「珠光初現」:先從雲層透射出璀璨陽光,再泌出繽紛的雲彩,譜出香港由一個落後的漁港,經東西方文化會粹,蛻變成東方之珠的過程。


第二幕 ── 「活力澎湃」:透過晚霞由上至下的光暗變化,天然彩光在雲幕上的漸變色彩,喻意香港縱然貧富懸殊,人民依然各司其職,為生活而努力。


第三幕 ── 「繼往開來」:在大自然的悠揚風聲伴隨下,以寓意危險的紅色和貪婪的金色映照維港兩岸的屏風樓,展現香港矛盾而別具特色的一面。


第四幕 ── 「共創輝煌」:以探射燈一般的霞光照射港九兩岸,若加上維港兩岸熄燈配合,更能喻意全港市民攜手堅持可持續發展,共創輝煌。


壓軸一幕 ── 「普天同慶」:泛起連燈光效果都無可比擬的曙暮光,配合溫婉柔情的光束,象徵大家關懷互勉,攜手締造更美好的未來。


最佳觀賞地點
看得見夕陽西下,不受維港兩岸建築物遮擋的地方,不是星光大道至香港文化中心外的海旁,亦不是金紫荊廣場的海濱長廊。﹝「幻彩詠香江﹝天然慳電版﹞」 不設門票,免費供人欣賞。﹞

音樂及旁述
為免騷擾觀眾雅興,不設音樂和旁述。

煙火表演
為免觀眾受驚,不設煙火表演。

暫停匯演
偶遇天氣轉變或環境污染,匯演隨時暫停,不作另行通知。

※          ※          ※

參考旅遊事務署「幻彩詠香江」﹝人工嘥電版﹞網頁 :
http://www.tourism.gov.hk/symphony/tc_chi/details/details.html

2011年8月17日星期三

雲裳集 ── 小矮雲

這張相成了我辦公室電腦的桌面圖像,同事看到嘖嘖稱奇:



「在飛機上拍的嗎?」
「吓!不是?」
「為什麼那片積雨雲,雲頂的高度那麼低?」
「難道是低空有個很強的逆溫層?」

不論是武斷還是片面,不去安個像樣的解釋,就感到欠了什麼。

※          ※          ※

"The narrative fallacy addresses our limited ability to look at sequences of facts without weaving an explanation into them, or, equivalently, forcing a logical link, an arrow of relationship, upon them. Explanations bind facts together. They make them all the more easily remembered; they help them make more sense. Where this propensity can go wrong is when it increases our impression of understanding."

── 節錄自 The Black Swan: The Impact of the Highly Improbable, Nassim Nicholas Taleb

2011年8月15日星期一

雲裳集 ── 彩雲裳

彩雲見慣不怪,但這次現出彩光的,看似不是雲,而是其周邊的空氣:





也許顯露出彩光是幾片薄得不顯眼的莢狀卷積雲﹝cirrocumulus lenticularis﹞。

2011年8月7日星期日

跑,是為了平靜心境,感受自由

我每星期都要跑過步才覺心足,固執地沿那條過去廿多年來跑過上千次的路來回跑一趟,那怕是炎炎夏日的下午,烈日當空,溽暑蒸人;那怕落得氣喘如牛,大汗淋漓,雙腿發麻至提不起來。縱然累到再跑不動,仍要一步一步往前行。


從港島東的山腳起步,4.5 公里的路,由海拔 50 公尺爬昇至 200 公尺,去到跑馬地的半山,那分隔港島南北的分水嶺上。

我呆站在那裏,靜聽自己的呼吸和心跳,迎著山腳吹上來拂臉的風,對鬧市傳來的噪音充耳不聞 ── 5 分鐘,極度淡然的 5 分鍾 ── 讓時間安然地從身傍流逝。

疲乏的身軀,潔淨的靈魂,踏著沉實的腳步,一步一步沿路折返。光漸變昏黃,影子愈拉愈長。遠的、近的,目下都是眼熟的景物,就連路面的傾斜度與硬度,都和從前別無二致,感覺卻又不盡相同。

腿在動,心在跳,腦是在休眠狀態。跑,是為了平靜心境,感受自由。

※          ※          ※

今晨到樓下的茶餐廳吃早餐,手捧村上春樹的《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剛巧瞄到這一節:
「我跑步,只是跑著。原則上是在空白中跑步。也許是為了獲得空白而跑步。即便在這樣的空白當中,也有片時片刻的思緒潛入。這是理所當然的,人的心靈中不可能存在真正的空白。人類的精神還沒有強大到足以坐擁真空的程度,即使有,也不是一以貫之的。話雖如此,潛入奔跑著的我精神內部的這些思緒,或說念頭,無非空白的從屬物。它們不是內容,只是以空白為基軸,漸起漸漲的思緒。

跑步時浮上腦際的思緒,很像天際的雲朵,形狀各異,大小不同。它們飄然而來,又飄然而去,然而天空猶自是天空,一成不變。雲朵不過是匆匆過客,它穿過天空,來了去了。唯有天空留存下來。所謂天空,是既在又不在的東西,即是實體又不是實體,對於天空這種廣漠容器般的存在狀態,我們唯有照單收下,全盤接受。」
── 摘錄自《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村上春樹﹝施小煒譯﹞

2011年8月5日星期五

雲裳集 ── 迷幻黃昏


金光璀璨的黃昏,美得令人着迷。
剎那間,天邊飄出一縷烏雲橫互半天。
不知怎的,這縷烏雲讓我聯想到剛剛下班飛回家的魔法師。

2011年8月3日星期三

雲裳集 ── 似海的天


這一片似海的天,究竟是卷層雲還是高層雲?

卷層雲較薄,白白的一片如透光的薄膜,在日月的周圍會形成暈;高層雲則較厚,但亦不至於全不透光,一片灰灰藍藍的,不會形成暈。

想了一陣子還是認為「高層雲」比較近磅。

2011年8月2日星期二

第五元素

一時興起欲造個正十二面體的紙模型:──


── 要弄得靚原來不容易。

※          ※          ※

話說中國有一部名為《國語》的古籍,記錄了周朝公元前967年至公元前453年的歷史,其《鄭語》卷有云:「以土與金、木、水、火雜,以成萬物」。由此可知,中國的五行論始於周。

原來,古希臘亦有類似學說。柏拉圖﹝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認為萬物均由「火」「氣」「土」「水」四種元素組成,其粒子各有其形:

火 ── 正三角錐體 ﹝tetrahedron﹞
氣 ── 正方體﹝cube﹞
土 ── 正八面體﹝octahedron﹞
水 ── 正二十面體﹝icosahedron﹞

上述各正多面體均可緊置於球體之內,每個頂點同時觸及球面內側。具此特性的正多面體還有正十二面體﹝dodecahedron﹞,這五個正多面體通稱為柏拉圖固體﹝Platonic solids﹞。除了四大元素的四種形體,柏拉圖認為十二面體是神安放天上星宿的依據。

亞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不同意柏拉圖之說,他認為除了「火」「氣」「土」「水」之外,另有第五種元素,以十二面體為形,其名曰「以太」﹝aether﹞,充斥於宇宙空間。

參考資料
1. The Golden Ratio, Mario Livio
2. 維基百科: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