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大坑」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大坑」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14年6月8日星期日

邊跑邊拍:勵德邨道 ─ 大坑道 ─ 黃泥涌峽道 ─ 深水灣道











── Photos taken with iPhone5 (with post-processing to correct perspective distortion) when I jogged on Lai Tak Tsuen Road - Tai Hang Road - Wong Nai Chung Gap Road - Deep Water Bay Road in the afternoon of a hot sunny hazy day

2013年10月28日星期一

菲林之魅 ── KODAK EKTAR 100 ── 黃泥涌水塘、大坑道

逢星期六下午,我有如朝聖般往山上跑。以往跑步時見到美麗的景色或有趣的情景,身上沒有相機,只好舉起「手機」來拍,但受制於「手機」的照相功能先天不足,鮮有拍得令人稱心的照片。

上星期六,好一個風高物燥、嬌陽掛天的下午,身心皆爽。決定帶備相機乘巴士往黃泥涌水塘去,再沿平日經常跑步的路線 ── 黃泥涌峽道、大坑道 ── 走一趟,邊走邊拍。


從一大堆未開盒的菲林中,挑了卷柯達 EKTAR 100,裝進了 NIKON F2A,配了顆 NIKKOR AF 28-105mm f/3.5-4.5D ,另備一顆 NIKKOR-N.C. Auto 24mm f2.8 ,步出家門……



二十年來這裏都沒有大變,最顯著的莫過於塘中的魚,昔日是色彩斑斕的錦鯉,如今只餘顏色暗黑的不知名的魚

位於大坑道與畢拉山道的交界處附近,有一個舊式巴士站,極盡 form follows function 的意念,最近髹了新漆


過了樂活道的交界處,有一段行人路只有一尺闊,路邊一道半腰高的石欄,下面是懸崖,可鳥瞰政府大球場

過了白建時道,有另一個舊式巴士站

這是衛斯理村的入口,外觀如舊,但村裏人去樓空,閘門長期上鎖

2013年1月28日星期一

大坑明渠上游的小溪


電腦顯示這張照片的拍攝日期是 2007 年 5 月 13 日。那天中午我心血來潮想去看看,專程帶備相機,走到停車場後面近左邊的位置,步上了山邊的石階,站在溪邊小徑的彎位,拍下了這張照片,然後獨站了一會,回想兒時的日子,未幾便離開了。

已記不起是哪些年,也許我還是個未夠十歲的小學生,在放暑假的日子,經常與鄰家的小孩,從勵德邨的家跑來這裏玩 ── 這條在虎豹別墅門口停車場後面的小溪。仍記得當時虎豹別墅仍未拆,是個對外開放的樂園,門外有不少賣紀念品的攤販,遊人很多,附近的道路都擠滿旅遊巴在上落客,後面的車不時在響號。

炎炎夏日,溪水又清又涼。天氣好時流水淙淙,我們會帶備羽毛球拍,用來捕捉蜻蜓,見蜻蜓停在石上,便拿球拍輕拍下去夾,然後用手捉住其翅膀,放進以塑膠玩具籃改裝成的籠,將它們帶回家,那些蜻蜓大多是紅色或藍色的,其他顏色的給我們視為珍品;一時興起又帶來雪糕杯,在水中捉魚、蝦、蚪豆、螺及青蛙。我曾在這裏見過成串的青蛙卵,又曾捕獲仍拖著尾巴、只長出了後腳而未有前肢的青蛙,青蛙一生的各個形態我在升中之前都見過了。記得有一次我撈了一些東西回家,養在雪糕杯裡;媽媽見到,驚說那些是「蚊」﹝正確來說是蚊的幼蟲 ── 孑孓﹞,最後我將那些「蚊」倒進金魚缸讓魚吃了。

一班未懂事的小孩子,在石塊之間跳來躍去,有人更曾爬上上游的堤壩、爬落下游路面底下,印象之中下雨天也來過一兩次,長大後回想起來才覺驚險。這小溪其實是大坑明渠的上游,橫過大坑道地底再流落山,沿綄紗街路面下的暗渠,再穿越銅鑼灣道地底,然後流出大坑明渠,再流入高士威道底下的暗渠,經維園地底流出銅鑼灣避風塘。若然洪水湧至,被水沖走,定必九死一生。

過去幾年,跑步經過時見那處被圍起了,展開了渠務工程,有一次還窺見山邊開了一個巨大的洞,原來那處已闢作港島西雨水排放隧道東面的入口。近來經過見工程已完成,看過去只見一列堤壩般的高牆,堵在停車場後面,當時沒有走過去看。究竟那條小溪變成什麼樣?我總有一天要去看一看……。

2007年7月15日星期日